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事动态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南亚: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点击次数: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14 08:41:55

        2015年5月9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南亚: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协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外交部、新华社、中国社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环保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清华大学、广西社科院、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海南琼州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对外建设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以及中国皮革协会等单位的四十多名专家学者和实业家。


 
研讨会现场


        会议正式开始前,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包茂红教授致开幕辞。他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南亚:历史与现实”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李克强总理在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期间,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全方位阐释了这一战略的逻辑和构想,明确了合作对象和战略方向,将对我国和世界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今,不到两年的时间,“一带一路”研究已成为当今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第一热点。与此同时,东南亚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东盟宣布将在今年12月31日成立包括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东盟共同体。这一共同体不同于欧盟,非常独特,亦非常复杂,其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状研究,对目前正在东南亚发生的巨变自然也要努力进行跟踪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在此之前中心先后组织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主权争议”“中国东南亚经济交流与环保合作”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在先前研究工作基础上的新推进。


        本次学术研讨会总共有14名专家学者和实业家发表学术报告。既有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新印(尼)经济走廊构想、万隆会议精神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海形势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宏观角度的思考,也有“海上丝绸之路”与越南历史与现实、从滇越铁路到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缅甸政局等国别问题的具体研究,还有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中国鞋业与东南亚鞋业、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在东盟的业务情况等具体贸易与实业方面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临时来参会的海南琼州学院的代表作了有关该校顺应国家实施建设海上强国与“一带一路”战略而进行的“创建热带海洋大学基础情况”的汇报。


        最后,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研究员暨中国社科院资深学部委员谷源洋先生作了总结报告。此次会议基本达到了会议筹备期间的几点预期:第一,在全国学界对“一带一路”研究十分“热”的时候,我们力图保持冷静,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放在历史大背景中研究,从历史走向未来,实行冷热结合,让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有源活水,成为沿线所有国家、民族积极参与演奏的交响曲,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战略基业。第二,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基本理念出发,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尝试为产官学三界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在这个学术研讨会上面对面交流,促进学术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企业和政府服务,同时通过了解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需求来找到我们急需要研究的课题,争取实现包容和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的。第三,虽然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但研讨会并不局限于海上丝绸之路,而是从“一带一路”的大格局出发来探讨这个战略与东南亚的关系,兼顾中国和东南亚两个视角,从相对比较平衡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从而在学术研究中贯彻和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另外,与会学者呼吁,对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研究,不必全面铺开,要抓住重点,要注重国别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要切实了解东南亚国家民众的需求,同时也要让这些国家的民众了解和信任中国,将中国威胁论转为中国机遇论。



本文地址:http://www.bdmjyby.com//aspcms/news/2015-5-14/1726.html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博雅产学研基地 粤ICP备1306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