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事动态
《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举行发展恳谈会,集各方之力推动新十年守正创新
点击次数: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05 08:29:49

        迎来新十年的《北大青年研究》,围绕“专业化”这一目标和方向,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实践“全环境育人”理念,广泛吸纳校内外力量共同夯实北大学生工作和青年工作理论阵地。2015年4月27日下午,杂志编辑部在新太阳学生中心204会议室举行发展建设恳谈会,来自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系统的十余位作者、编者、读者以及工作和研究对象学生代表参加讨论,师生群体围绕杂志定位、规范化建设、交流合作等问题,提出了中肯且富有建设性的观点。校党委副书记、杂志编委会主任叶静漪出席会议并讲话。恳谈会由青年研究中心主任、杂志主编蒋广学主持。



恳谈会现场


        叶静漪对《北大青年研究》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她表示,作为北大学生工作和青年工作理论探讨与实践交流的创新平台,《北大青年研究》已经成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在高校范围内产生了示范引领的瞩目效应。她指出,在传承与变革的基本形势与发展要求下,新的十年杂志要以守正创新的工作姿态,在既有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切实推动理论水平提升,扎实做好研究成果转化,使《北大青年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和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作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叶静漪还对“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正式入驻新太阳学生中心204室表示祝贺,并要求杂志编辑部通过选题策划、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作者群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积极探索网络时代育人难题的破解思路。

        新十年,进一步调整《北大青年研究》基本定位,围绕“全环境育人”理念,积极发挥杂志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的特殊整合作用,获得了与会人员的普遍认可。结合近期大数据研究成果,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指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教务曹丽玮进一步表示,《北大青年研究》在沟通教学、管理、服务等不同系统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为此,总务部副部长陈杰、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宋飞、保卫部干部曹璐等在发言中,均提出进一步拓展杂志作者来源、更多关注和挖掘管理服务工作的育人价值,切实凸显“全环境育人”的现实作用,这可以作为杂志新十年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新十年,进一步革新《北大青年研究》办刊思路,以杂志为核心进行由点及面的拓展,搭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互动交流平台,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党办校办副主任胡少诚对过去三年杂志栏目设置进行统计,就策划性专题如何更好体现和发挥牵引力作用发表了意见;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征微提出“以文促建”,建议鼓励和营造跨部门、跨院系、跨学校的研究和交流风气。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洪峰以院系工作为例,分享了以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开展的具体经验;中文系团委书记周昀、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本科生周宇诗紧扣刊名“北大青年研究”,针对实现路径问题就举办微沙龙、主题论坛等进行了分析。

        新十年,进一步提升《北大青年研究》工作水准,面向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提供更富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成为了此次恳谈会的又一共识。医学部教育处学生教育办公室主任郑凌冰结合兼职编辑经历提出,编辑部可以进一步密切与作者围绕审稿意见的交流沟通,并以此作为文章规范写作的特殊培训形式。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干部吕媛表示,编辑部与作者的这种良性互动还可以延展至文章录用之后,给予优秀作者更多发展指导;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选留学生工作干部郭佳奇进一步建议杂志编辑部定期组织稿件评议与经验分享交流会,推动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

        恳谈会进行过程中,杂志主编蒋广学结合与会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性介绍了杂志已经完成或正在着手进行的革新措施,并在总结发言中以“众志成城”“与时俱进”和“与实俱进”为关键词,对杂志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思路进行了陈述。他表示,新十年的《北大青年研究》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个基点,一方面需要认清时代发展特征,把握工作要求变化,积极探索、总结、推广新的工作方法与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实际出发,整合创刊以来的既有工作成果和各种有利资源,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弥补不足,从而推动杂志更好地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bdmjyby.com//aspcms/news/2015-5-5/1688.html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博雅产学研基地 粤ICP备1306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