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营经济快讯
北大民经院《民营经济文摘》(第328期)
点击次数: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8 9:06:54

民营经济文摘 第 328 期 2014 年 9 月 27 日

民营经济文摘 2014年9月第4期 总第328期 总 编:单忠东 主 编:刘 伟 廖 敏 编辑与策划:程湛恒

特别推荐 ................................................................... 2

林毅夫:中国将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 2

厉以宁:反对将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目标 ...................................... 5

宏观动向 ................................................................... 7

叶檀:提振楼市信心有两个办法 .............................................. 7

安邦咨询:“十三五”规划比过去将有很大不同................................. 10

余丰慧:读懂央行“放水”的醉翁之意 ....................................... 12

民营经济 .................................................................. 14

周子勋:激发大众创业的根本是推动微型金融 ................................. 14

秦源:中石化给国企改革开了个好头 ......................................... 17

经营管理 .................................................................. 19

王健林:在公司里我敢说一句话,向我看齐 ................................... 19

张绪旺:别把“马云语录”当创业饭票 ....................................... 21

魏建国:企业家了解世界必须了解中美 ....................................... 23

民营经济文摘 第 328 期 2014 年 9 月 27 日


特别推荐

林毅夫:中国将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国外很多媒体唱衰中国,但中国经济不会崩溃,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世界解决了6.8亿贫困人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 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及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可圈可点,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点。 当下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谈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看清世界经济形势。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经过经济调整,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都在复苏,中国在2008年投入40000亿刺激经济,经济在2009年的增幅是9.2%,2010年达到10.4%,而且,不只中国,发展中国家的“金砖四国”,经济复苏都十分明显。 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还未全面复苏,美国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经济增速4.3%,经济危机之后经济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2013年增幅1.9%,实际的失业率达10%,另外,欧洲、日本的经济也不明朗。 目前,西方国家的负债水平很高,发达国家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近年来,资本不断流向经济实体发展好的新兴经济体,进入房地产和股市,资本进入的时候导致膨胀产生泡沫,资金开始抽走的时候,泡沫破灭经济下行。 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18个季度下滑,作为转型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肯定有结构性问题,这种下滑主要是国际大环境造成的。 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更大。举例说,印度2010年的经济增速为10.1% ,2013年只有4.9%,与中国一样增速下滑,且幅度比较大。巴西、韩国、新加坡等在过去几年也经历了相似的增速下滑。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同一时间经历了相似的经济增长总态势,有共同的外部原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7.5%的经济增长目标能不能实现呢?这是可以完成的。中国可以在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环境投资和城市化建设中发力,就基础设施方面,比如快要修建好的地铁网,还有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的问题等,这些设施可以吸引投资,而且都是好的、有效的投资机会,不光可以拉动内需,还可以从中获益。 要改善环境当然要投资,在城市化方面,中国目前城市化的比例只有52%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80%到90%。但中国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的产业是全世界最前沿的,他们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它的环境也好,它的城市化比较好,所以进一步投资的空间就很小,相比较中国而言,投资跟上升的空间就较大。 国外很多媒体唱衰中国,中国要崩溃,让有钱人也不敢投资,也不敢消费,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事实,但是主要是周期性、外部性的。中国经济不会崩溃,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我们从中等收入国家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但任何事都不能简单拿发达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出现当前这种情形的时候,能找到投资机会,比如说投资基础设施。而现在中国的基本设施大致都完善了,顶多是把一些比较差的基础设施变得更现代化一点,回报能不能跟投资成正比? 当然,中国经济情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要判断中国的情形先判断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投资的钱要不是财政上已经负债累累,就是民间的储蓄非常低,它想投资也没钱投资,而中国是有的。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的短期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 从中国角度来讲,因为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增长疲软,所以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就不像过去那么旺盛,第一架马车就跑得慢。而美国在经济危机以后的大批投资项目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如果没有新的投资项目,第二架马车也将下滑,全部只能依靠第三驾马车。 而中国去年的消费增长率是9%,国内消费是比较旺盛的。目前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靠启动内需来维持7.5%左右的经济增长。

    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技术不断创新、劳动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不断升级等。 在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速将维持在7%-7.5%之间。在此情形下,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着两个机会,一是海外并购的机会,二是将劳动力密集企业转移到海外的机会。 (作者系经济学家,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厉以宁:反对将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目标 我们应该看到,在全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当中,没有一个是把硬性的增长率指标当成奋斗目标的,现在都改成用预测值了。 如果不改的话,仍然用增长率作为指标,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而且对城镇化也是不利的。比如说定了增长率是百分之几(7%或者是8%),定了指标以后,从中央到各部委到各地方,都会紧紧记住增长指标是多少。这容易形成一种现象,既然宣布增长指标了,我就一定要完成它。这样的话,增长目标虽然可以完成,但是效果往往不好,没有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完成的过程当中还很可能造成强迫命令,以行政干预为主,甚至会出现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新一轮为实现增长目标而做出的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牺牲。 另外,将增长率指标定为经济增长目标,也不科学。因为经济形势在变,用一种硬性的指标作为增长争取达到的或者是必须达到的指标,我们的工作就会很被动,而且又会出现宏观经济增长的大摇大摆、大起大落、大升大降这样的现象。所以根据这样一种考虑,许多经济学家也包括我在内,一再呼吁要改用预测值作为目标。比如说,我们预测明年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多少,这就是预测。预测并不是一定要完成,但可以争取,形势变了,预测值也可以变,每个季度做调整,如果预测值太高了,就根据情况降低一些。这样做,才能主动而为,而不是被动应付,这样就不会造成很多损失。 我们知道,路径依赖是经济学里的一个大问题。人走老路走惯了,走老路已经适应了,你让他走一条新路,他可能会说过去没有这么搞过,不能走。路径依赖对我们的经济是有影响的,要克服走老路的习惯。预测值是新的路径,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增长应当逐渐转入正常的轨道,预测值有利于经济回归到正常的途径上。比如说,中国经济增长率如果长期能保持6.5%-7%就不错了,这是全世界都少有的。 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数。问题是什么呢?要懂得,我们的实际增长率,比统计局实际公布的增长率要高。为什么呢?举几个例子说明。第一,农民盖房子,在中国从来是不计入GDP的。第二,农民义务劳动性地兴建一些公共设施,比如说在村里修桥、修路,在路边盖一个凉亭,或者说冬天在山区盖暖房(给走路的人烤火),这些都不计入GDP。第三,农村出来到城里当家庭保姆、月嫂和奶妈的,这些也不计入GDP。第四,个体工商户的营业值实际上肯定要比统计的多。 有人说个体户的数量和缴纳的税在下降,这是不真实的。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值已高达60%了,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产值要少于民营企业。年终统计的时候,国有企业可能有虚报收入的情况,因为虚报可以增加自己的政绩,但是虚报也不会太多,虚报太多会露馅。但是民营企业不会多报,它能少报就少报。实际上是这样一种情况,民营企业的少报,远远超过了国有企业的多报。 对这些情况心中有数了,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的实际增长率并没有下降。这样的话,在今后的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少考虑些增长指标问题,多考虑解决好就业问题,能解决多少尽量解决多少。新农村建设,实事求是地讲,不要再追求浮夸之风,追求浮夸之风对我们城镇化是不利的。假如把经济增长指标改成预测值的话,相信我们的城镇化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和讯网,2014年9月20日)


宏观动向

叶檀:提振楼市信心有两个办法 9月22日,“央行通知四大行调整首套房认定标准”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9月23日,信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有报道称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在某些地区已调整了房贷政策,实行认房不认贷,但两家银行随后予以否认。 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已基本取消限购,限贷逐步放松,呵护市场之意明显。但取消限购限贷,能否从根本上提振房地产市场,仍然值得思考。 取消限购是为了增加消费者,如果房地产收益预期上升,就是限购投资者也会打通关节进入市场,如果房地产预期收益下降或者风险不明朗,就是向全世界开放市场,也不会引来购房者。 本地居民在当地购房如果属于刚性需求,原本就不在限购之列,如果属于投资性需求,进入市场取决于投资性收益。由于房价环比下行,投资性需求收益率下降,还会面临有价无市兑现困难的风险。未来房产税、遗产税等,也是笼罩在投资者头上的阴云。 我国刚性需求以家庭户数为标准。5月14日国家卫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时指出,中国家庭数量达4.3亿户,居世界之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如果4.3亿户每户拥有住房100平方米,中国需要的刚性住房面积为430亿平方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数据,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亿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万平方米。若按照今年前8月的销售速度,去化周期为10个月左右。最近两年多来,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幅达86.4%。这一数据是较为保守的数据,保障房、福利房纳入的不够。住宅库存与刚性需求量相比,似乎不高。问题在于,如果人口不流动,刚性需求绝大部分被自有住房满足。西南财大经济学院甘犁课题组研究结果是住房拥有率高达89%,现有的房地产行业的产能,只需要它的三分之一,就能把这新增的需求给完全满足。 只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库存难题,或者通过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办法,创造刚性需求。比如,有人在老家县城购入一套住宅,却在青岛长期工作,有可能在青岛再购入一套住宅。城镇化如果有1亿农民工朋友进城,假设全部需要在城市重新购房,需要3000万套住宅,这是很乐观的估计,如果人房分离只有研究的最高5.8%,那么我们只需要百万套住宅。难题在于,进入城市的农民朋友如果迄今仍未在城市购房,大部分属于较为贫困的群体,他们需要的是保障房,而无能力购买商品房。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创造投资者,让中国百万个家庭财富在百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源源不断地把钱砸到房地产市场,也就是说,让房地产成为家庭最重要的投资品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家庭资产中的70%到80%是住宅,正因如此,这些城市的房价节节攀升。 现在投资者还愿意继续购房投资吗?手上握有现金的人巧遇少数性价比较高的楼盘,可以购入。但整体而言,投资者购房看中的是房地产的投资收益。不要说现在没有取消限购,就是已经取消了限购,房地产价格能否涨过无风险收益率,都是个大问题。 以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标准,根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截至9月20日,84家银行共发行了817款理财产品,保本浮动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共199款,市场占比为24.36%;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较上一期上升5个基点,至5.12%。无论如何,房地产投资收益应高于5.12%。但房价环比连续下跌。 银行房贷成本居高不下,按照融360网站的数据,最低的民生银行基准价打85折,首套房贷利率为5.57%,还有备注“近三个月内金融资产超过500万元的客户可以享受8.5折利率。这500万元并非存款,而是需要在民生银行购买相应金额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时间要求基本在6个月以上”,银行对于房地产的谨慎态度一望可知。如果贷款难利率高,房地产收益率不可能上升,投资者也就不可能入市。 要提振楼市信心,或者宣布房产税10年内不征收,或者大幅压低房贷利率,舍此,别无他途。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每日经济新闻,2014年9月25日)


安邦咨询:“十三五”规划比过去将有很大不同 中国已进入“十三五规划季”,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忙于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为明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订做准备。五年规划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是例行的规定动作,也有严格规范的套路可循,按理说不是什么难事,等到国家发改委主导的国家级规划出台后,各地“照葫芦画瓢”依样做好规划即可。 不过,十三五规划面对的情况可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当前,中国面临着空前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压力,“三期叠加”所代表的多种矛盾将在未来五年集中显现,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与深化改革也将面临着战略上的艰难平衡。在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十三五面临形势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过去的规划既有方向,也有路;但现在只有宏观方向,却找不到现成的路了!一旦基本的思路不确定,规划也就难做了。 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今年从中央部门开始,对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就不同于过去。以往由国家发改委统领的国家级五年规划的格局,有可能会被打破。虽然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出了26个十三五前期课题的招标,但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并不一定代表十三五规划的最终议题,更不能代表其方向。据悉,面对今年复杂多变同时又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的经济与社会形势,中央可能把十三五规划研究的更多权力和空间,下放给各个部门或地方,以多样化的研究来鼓励创新,为未来五年的国家发展找到更多路径选择。如果这种情况属实,过去大一统式的五年规划模式将会出现变化,规划过程中将出现更加多元的协商和博弈过程,甚至不排除一些前期规划研究被推翻,重新来过的可能。在我们看来,这种规划模式的变化也符合中央发展中国智库、开门搞调研、科学决策的思路。 在规划模式之外,十三五规划的另一类重大变化在于规划的内容不同。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众多,经济、社会、政治改革压力空前,十三五规划应该如何设定战略目标?如何在十三五规划中体现经济社会和国家治理的转型?如何让十三五规划变成推动改革的“重器”?如何让国家级的十三五规划引导地方发展方向调整?哪些问题应该优先列入十三五规划?„„这些涉及重大问题和重大方向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并未完全确定,这也意味着,有多种重大问题都有列入国家级规划的机会。 我们认为,如下一些领域的内容在十三五规划中可能无法规避: 一是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调整。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来说,经济增长目标仍是最重要的发展指标,近几年,它更具有了中国发展方向调整的指示意义。如果中央想切实扭转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十三五期间调整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将很有必要。正如安邦研究团队过去所做的预测,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呈现7%、6%、5%的逐步放缓,每十年一个阶梯下行。如果中央明确给出这样的目标前景,中国国内发展的导向将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改变。 二是区域发展的结构性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形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梯度格局,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面向东南部海洋的开放。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在战略格局上平衡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这种调整不止于过去扶贫式的西部大开发,而是通过西部地区的系统发展与开放,构建起中国新的增长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问题、中亚问题等多种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都会在区域发展的结构性调整中找到着力点。 三是从战略上构建“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正如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在“买方世界的中国市场”分析中所说,“中国市场”是在一个买方世界中发展的重要战略筹码,是中国在新时期赢得全球地位的重要资源。然而,在运用“中国市场”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认识和战略协调能力,没有“中国市场”的顶层认识,就没有“中国市场”的战略路线和布局。陈功认为,“中国市场”概念的意义远超经济领域,它也是中国抵御西方国家政治中围堵中国策略的有力筹码,就此而言,奥巴马政府可能低估了重返亚洲政策以及围堵中国所造成巨大的战略风险。 十三五规划是个复杂的战略决策过程,也是个多目标的战略级的政策体系,涉及的重大问题将会有很多。在目前决策未定的研究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该意识到,这一次真的与过去不同! (财经网,2014年9月25日)


余丰慧:读懂央行“放水”的醉翁之意 据报道,继5000亿元SLF (常备借贷便利)之后,央行再度引导市场利率下滑。9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1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利率由此前的3 .7%大降20个基点至3 .5%,这是该利率年内第二次下调。 笔者认为,100亿元正回购利率下降,仅从量上根本谈不上什么降息,而且对市场的影响也非常之小。笔者注意到,央行两次操作后,9月19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周、两周、一个月数据都呈现走高情况,最高引导贷款基准(LPR)也呈现红箭头。谈不上什么降息,更谈不上传递宽货币信号。 个人认为,央行此举目的有二:一是继续落实定向调控政策。5000亿元SLF(常备借贷便利)是定向降准之后采取的定向数量货币工具操作,目的在于继续定向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二是央行两次操作的目的不是放松信贷宽货币,而是旨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6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余额120.96万亿元,是2013年全年GDP(56.8万亿元)的213%。货币信贷池子里的存量如此之多,岂能再放水货币信贷,增加增量呢?盘活这些存量是唯一出路。 由于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央行试图想通过市场化手段从基础货币操作上引导利率走低,降低整个市场融资成本,这才是近期两次操作的醉翁之意。 但是,效果有待观察。央行SLF和正回购价格降低,对象是笼子里的金融机构,影响到的是商业银行。能否真正影响到市场融资利率走低,进而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关键在于商业银行这个中间环节和“二道贩子”。实际上,商业银行的管制利率一直就不高,不过,中小微企业对这种低成本资金可获得性非常低。即便是一些企业能够贷到信贷资金,银行附加其上的各种收费和条件,综合计算下来成本仍畸高。同时,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受社会高融资价格影响和诱惑,把自己吸收来的或者从央行再贷款借到的资金高息拆借给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等社会各类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再贷给企业,经过这种层层加价,最终到企业成本已经非常之高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央行释放再多低成本资金,只能是羊入虎口。 鉴于此,一方面必须下决心对商业银行附在贷款上多如牛毛的收费予以取缔;另一方面必须下决心给中小微企业减负,给其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提高其包括货币信贷资金在内的可获得性,提高其对整个资金资源的吸引力。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时代周报》,2014年9月23日)


民营经济

周子勋:激发大众创业的根本是推动微型金融 在提出“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一周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在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为小微企业派出政策“大礼包”: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财税、融资支持,加大专项基金、创业基地支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会议决定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从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年底,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小微企业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步入全方位多层次新常态,一些折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数据悄然发生了改变。从数据上来看,8月工业增速较7月下降2.1个百分点,大幅低于预期;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M2增速回落,创下5个月新低;CPI同比上涨2%,创年内次低;PPI降幅同比扩大至1.2%,创3个月新低;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6%,为5个月来首次出现回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总理提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让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变革的市场环境和创业空间,其最直接红利就是就业。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已达737万人,转入8月后又增加到970多万人,已经接近完成全年目标。就业的增长,既来自于中国经济在政策保持定力下稳健增长,也来自于政府简政放权下创业时代的来临。 通常而言,新注册企业数是反映一国创新动力与创业热情的重要指标,其增长往往预示着经济体活力的增强。据统计,1-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8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出现了所谓“井喷式”增长,带动了千万人以上的就业。值得关注的是,新注册企业呈现小微企业多、服务性企业多、民营企业多的格局,表明大众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能使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从眼前看,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是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一招”;从长远看,通过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招”。 不过,正如当前的中国经济一样,小微企业也正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从现实角度来看,小微企业最大的难题是市场上融资门槛高、融不到资,即使融到资,银行利率普遍上浮,还要支付大量的评估费、审计费、担保费等。 不可否认,今年上半年政策层频繁出台扶助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太显著。近期披露的股份制银行小微贷款业务表现平平,表明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乐观。事实上,关于我国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情况,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刘克崮曾给出过一组不完全统计数据:大型企业的银行覆盖率以及正规金融覆盖率能够达到100%;中型企业的银行覆盖率与正规金融覆盖率达到90%;而小型企业的正规金融覆盖率为40%,银行覆盖率为20%;微型企业的银行覆盖率为2%,正规金融覆盖率为12%。由此可见,金融资源对小微企业而言严重供不应求。尽管央行已经通过定向降准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但只是增加资金供给并不能从体制上解决小微企业与金融资源之间的不匹配关系。 可以认为,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大银行掌握大量信贷资源,出于风控、成本等考虑,对小微企业惜贷是银行的理性抉择。小微企业与银行的谈判地位不对等,银行如果想要在其他环节增加收费(比如提高贷款利率),小微企业根本没有拒绝的能力。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银行愿意发放贷款已经很难得了,哪敢再去讨价还价?最近出现一个怪现象:部分资质好的小微企业成为银行竞相拉拢的对象。这是由于国家要求银行必须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而银行又不愿给资质一般或缺少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贷款产生的“奇观”。由此而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打破现有体制,发展普惠金融。 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推动微型金融的发展。从国外经验来看,发展微型金融以增加适于小微企业利用的金融资源是解决其融资难题的一条可行路径。各国政府普遍使用微型金融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贫困人群教育、医疗和居住服务的关键因素。随着微型金融的蓬勃发展,它将吸引

更多各种类型的机构,深入挖掘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满足各层次人群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开发多种金融产品。随着国内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愈发重视,可以预期微型金融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创造公正公平的政策环境,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才能逐步高涨。期望如李克强总理所言,30年前,中国农村改革之所以生机勃勃,就是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千家万户闯市场”;今天,我们鼓励千千万万人创业,这势将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9月23日)


秦源:中石化给国企改革开了个好头 9月12日,广受关注的中石化零售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一事已尘埃落定。25家各类机构用1071亿元购得了29.99%的股份。此次增资定价超过账面价值20%以上,如果考虑到未来零售公司公开上市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基本实现了笔者在《国企做减法换取国资做乘法》一文中的期待。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资本和混合所有制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主题词。国资委推出“四项改革”试点,各地方国资改革更是动作频繁。但客观地说,“四项改革”的显著效果一时半会还见不到,地方国资改革给人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以行政手段进行资本重组和提高证券化率上面。这些离民众所期待的释放改革红利的国资改革还有些距离。 对比之下,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本示范意义更大。 首先,中石化不在“四项改革”试点名单之列表明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多的是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而不是行政命令的产物。其次,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事件本身也讲了一个很漂亮的资本故事,货真价实地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并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增值。再次,从零售业务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近期中石化其他业务板块的资产重组事项来看,中石化自身也在积极探索从国企向国资运营平台的转变。最后,在石油石化行业改革滞后的背景下,中石化的改革其实也相当于变相地推动行业改革。 对于资产规模巨大且行业影响力极大的央企来说,在国资和行业两方面政策的指引下,主动探索自身改革,用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工具实现资本层面的增值,企业层面的竞争力提升和行业层面的社会福利改进才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释放改革红利的最佳诠释。如果国资改革中出现更多类似或更高水平上的“中石化混改”个案,不仅会提升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也会化解经济中的不少潜在风险,这无疑是当前中国经济所急需的。 当然,也应该看到,此次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石油石化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高度上下游一体化,市场化分工水平低,不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长远来看中国的油气需求峰值仍非常遥远,这样的行业现状决定了进入该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应该会不错。再加上,油气零售属于面向普通消费者业务,受经济周期影响小,非油气零售业务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又能和电商、O2O等新兴业务挂上钩,中石化零售业务资产无疑是国有资产中的靓女,大多数的国有资产都没有这样的质量和想象空间。 对于大多数的国有资产来说,没有那么靓丽也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也不必悲观。回归到各自行业内部,国企在规模、人员、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仍处于行业内的领先水平,资金方面的相对优势依然存在,依然具备诠释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国资国企改革精神的资本和潜质。只是从个案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国企必须加倍努力,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转变,消除国企广受诟病的那些缺点,方能释放改革的红利。 “中石化混改”个案值得赞许和学习,但期待尽快出现更多超过其的国资国企改革个案。 (作者系经济学者,《东方早报》,2014年9月23日)


经营管理

王健林:在公司里我敢说一句话,向我看齐 很多企业制度不少,科技水平也不低,但依然管理不好,重要原因是奖惩不明,员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万达的做法是严格奖惩。 一是领导以身作则。万达多年实践证明,不管国内企业还是海外企业,一个单位精气神如何,风气正不正,关键在于一把手。我是万达创始人,但我依然坚持,我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论敬业,我每天7点多到公司,早来晚走,很少休息,是最勤奋的企业家。讲廉洁,招投标我从不干涉,在公司里没有我的任何亲戚,而且我对自己的亲属也严格要求,不允许亲属与公司做生意。讲用人,我不论亲疏,只看能力,员工在万达工作好就是最好的关系,提倡人际关系简单化。所以到现在为止,在公司里我敢说一句话:向我看齐。 二是所有考核量化。要做到公平公正,不以主观取人,关键是考核指标量化。万达要求所有考核指标量化,不能凭主观感觉。经营部门每年签决策文件,各项考核指标清楚。非经营部门,如人力资源中心,我们会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列明每年需要多少高管、多少员工,储备多少干部,用人有什么要求,多长时间到位,做到指标量化。企业文化中心从企业官网流量、新闻报道、员工文化活动、公关关系等方面进行量化。 三是严格执行奖罚。规矩定了,关键看敢不敢较真,这就分出管理水平。比如万达院线有一年自己把指标定高了,相当一部分影城辛苦一年,算下来一分奖金都没有,这时候发不发钱就要较真。在万达不讲情面,都是按制度。所以万达有的项目总经理奖金比副总裁拿得还多,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岗位,薪金可能相差3倍,但大家都服气。在万达,违反制度就要受到惩罚。万达曾有一位主管招投标的副总裁,在一次电缆招标中,违反规定让排名靠后的单位中标,后来事情暴露,我们二话没说把他开除了。 四是内部审计制度。万达有个很厉害的审计部,兼有审计监察双重功能,人财物都直接归我管理;人员很多是审计师、纪检人员出身。我们对所有公司每年一审计,审计后出示三种意见:第一是管理建议书,不处罚,只提管理建议;第二是整改通知书,有处罚,但限于行政经济处罚;第三是审计通报,开除责任人或移送司法。万达审计非常严格,这些年开除了不少人,每年都有几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这种内部审计制度对内部人员违规是很大的震慑。由于奖惩严格,万达基本做到令行禁止,所以很多人说万达企业管理就像军队一样。 (作者系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国企业家网, 2014年9月25日)


张绪旺:别把“马云语录”当创业饭票 阿里上市,最癫狂的反而不是这家公司本身。在诸多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晋升中国新首富的描述背后,更泛滥的是一种焦躁感。不信?看一看微信朋友圈层出不穷的“马云语录”就知道了。 “马云金句13条”、“马云告诉你„„”等真真假假的文章此起彼伏。或许是笔者才疏学浅,但从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判断,很多所谓出自马云之口的语录纯属以讹传讹,最简单的验证方法“搜索一下”就行了。 其中最可笑的例子是:某13条金句内容完全一样,但在马云去年辞任CEO后就被传播过,这次则被冠之“新首富新寄语”。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真伪难辨着实令人尴尬。但今天探讨的重点并非如此。 笔者无意花费时间一一辨认真伪,事实上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语录在逻辑上是无害的,甚至在某些口吻和技巧上颇像马云,所以才得以大规模传播。 症结恰恰是,这些看起来“温暖”的语录更容易误人子弟。如果马云还是当年那个西湖畔的老师,催人奋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育学生的精神利器,则我们要点32个赞。 但现实是,马云今日之成就最合理的学徒应该是产业从业者和创业者,而非还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学生,即便“我们先假设语录全部出自马云之口”。从另一个维度更佐证了创业者的迷茫,甚至不辨真伪就去寻找精神慰籍,并大有把之当做“成功惟一宝典”之势。 病急乱投医,概莫如此。前段时间,宗庆后、杨元庆等传统行业领军者炮轰“互联网思维”引发争议,在笔者看来,没有谁对谁错,“夸夸其谈”才是双方应该共同提防的精神麻痹。 现在的互联网处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创业理念深入人心,也能找到人财物,但巨头林立也意味着创业者杀出血路并非易事。在迷茫的时候,从成功的偶像那里取取经未尝不可,但从来没听说过几句语录就能拯救一个企业,一旦靠此“打鸡血”,就真的有点精神胜利法了,别忘了,有多少人和你一样看过相同的语录。

    《葵花宝典》之所以能够练成绝世神功,有几大要素缺一不可:1、战力确实冠绝其他武功之上;2、资源稀缺,得见者甚少;3、即便得见,练成者甚少。 这样一对比,创业者还会觉得朋友圈转来的“某某语录”是成功宝典吗?再做个简单的对比,斥巨资竞拍而来的巴菲特、史玉柱午餐够独家了吧,但这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企业家吗?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饭票,知易行难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由于财富的刺激,创业者迫切寻求成功之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要忘了,阿里巴巴创办15年才有了今天。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讲,对马云故事喜闻乐见之后,更需要思考怎么活过明年。 (作者系《北京商报》记者,《北京商报》,2014年9月24日)


魏建国:企业家了解世界必须了解中美 奥巴马总统今年6月8号在美国西点军校发表为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的著名演讲。奥巴马总统说,我的底线是什么,美国必须一如既往的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如果不领导世界,谁来领导。奥巴马面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讲这句话的背景,是美国在全球一系列经济、外交、政治在进行退缩的背景下,从而导致美国盟友对美国下一步是否继续能当世界老大产生怀疑和忧虑的时候,再加上美国今年的经济复苏缓慢,昨天美国又再次调低了今年的整个GDP增长。尤其是美国对外投资已经出现了多年的连续下滑,当前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就是虚拟化。一般的人都认为美国已经失去了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主导,尽管是在变化,前几年不明朗,同时格局的形成,但是有一点全球的经济中心正在发生改变。作为中国特别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如何判断今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发展的趋势,中国在这个趋势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那么了解中国当前的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将利用20分钟的时间讲两个观点。第一,中国企业家一定要抓住当前的机遇,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走出去。 第二,中国企业家必须要有一个创新的精神。了解世界必须了解中美。去年六月奥巴马总统跟习近平主席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了一次会谈。这个会谈的中心议题,是两国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我长期在外工作,知道中国提出的东西很难被美国接受。但是这次奥巴马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很感兴趣。会谈以后出现了许多包括雅各布,副总统拜登,包括许多的国家领导、国务卿、商务部长的认同,这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新型大国关系核心三条,第一不误判,第二不对抗,第三不损害各自的利益和关系。 不误判我们好理解,比如说我们进入了东海,它现在不断地挑战,能不能做到不误判,能不能不要重演以前两国在南海的撞击事件?第二不对抗,两国领导人特别是军事,包括航空母舰,包括军事学校。第三点,不损害各自的核心利益和严重关系。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明确的讲三点:第一,中国的领土完整,中国的主权。也就是说台独包括钓鱼岛这是我们的底线,你不能碰,要碰对不起,我们不惹人,但是我们也不怕别人惹我们,这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来的。这叫什么?我的领土完整。第二,我国的安全,包括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今天有好多互联网的企业,网络安全,我们到现在为止,以前iphone,上海已经要求干部全部用华为的智能手机,三星也不行。这个叫什么,这个叫安全问题。第三,发展,经济发展很重要,中国是13亿国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不能有问题。这些是中方的核心利益和严重关切。现在我回过头来问,美国方面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世界霸主地位,你挑战我这个,对不起。比如说我们进出口贸易超过了美国,美国说不对你弄虚作假,为什么,只要在这块,比如说乌克兰事件,比如说伊拉克,比如说伊朗,包括现在的东海,包括南海。这些都是在美国认为自己的老大地位遭到了破坏,因此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战略出现了四大变化。一定要记住这四大变化。 第一美国再也不提全球的自由化,经济自由化,以前高举旗帜,不提了,美国提什么,公平。奥巴马说我们不公平,拜登说现在我们要改变,我们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因为中国加入WTO,中国取得了最大的利益。确实在加入WTO后,我们进出口贸易额从2001年加入WTO,2011年之前的20年,我们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只有8.3%。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我们是22.5%,中国加入WTO尤其是纺织品,井喷时代,在座的今天谁的衣服,谁的鞋子、裤子,甚至袜子、皮带、眼镜、手表,全球四百种主要产品,中国占了第一位的有222种,全球出口产品1700种,中国占了主要的1450种。全球226个国家和地区,跟中国有贸易占第一位,我们互为第一位的,将近有164个国家。美国说中国抢了我的饭碗,我的跨国公司到你那,现在你强大了,你政府支持,有各方面的补贴,要倾销等等。它提什么呢,不提自由化,而提公平。 第二是WTO的变化。美国在WTO搞什么呢,搞FTA,FTA就是自由经济,自贸区经济,在WTO项下如果达成关税协议,我出了1000种、2000种,他出3000种产品,这三种产品加起来差不多,5000亿,我要生产手表很好,它生产被子很好,但是其他人没有加入,没关系,只要在WTO项下都是国民待遇,不参加谈判也享受,美国很着急,不敢。我跟韩国谈,我跟日本谈,这叫FTA,双边的或者是多边的。谈的结果,凡是我们达成的协议,对不起没有谈判的人不参加。比如说我2003年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参加FTA谈判,新西兰的,后来跟澳大利亚谈,2003年五月底,到现在也没谈成,为什么没谈成呢,是因为服务贸易。我们把投资服务,比如银行,在和新西兰谈完之后,他们让我们参观霍比特人等等,韩国现在就这样,他们在搞文化产业。这个是FTA。美国又搞了一个TPP,把原来的文莱、新加坡、新西兰和秘鲁四个国家拉进来,把中国排斥了。我建篮球场,几个队员,多高,打几场比赛,我宣布这个我说了算,完成了以后中国人来参加,对不起我说了算。在大平洋搞TPP,在大西洋洋搞TTIP。在太平洋搞战略伙伴关系,目的只有一个,中国发展太快。这是奥巴马的第二个动作。 第三,尽管亚太地区,但是欧洲包括乌克兰包括伊拉克,包括现在整个在阿拉伯国家地区的部队,美国仍然是大国。但是它要挑事,比如对中国南海的问题,包括越南的问题。讲不好听的话,在座的懂服务外包,这次打伊拉克ISIS,它是采取服务外包的战略,就把它包出去了,沙特等石油国家组成联盟军进去,整个外包给你。这边东海我也外包。中国法国早就看透了,不行。这是第三个 最后一个仍然跟中国保持密切相关。一句话,未来的市场,未来的经济全球经济在中国。奥巴马提出,五年出口翻番,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出口一直在翻,而且增长很快。每年增加17.5%,甚至是15.5%它就能翻了,但是中国占70%。这些说明什么呢,说明它在排斥中国的东西,它看到中国的利益。这是我们企业家必须掌握的,谁掌握了市场,谁是老大,中国这个市场,中国这个肥肉,欧盟、美国、日本都在看。马上我要到日本开会,日本的调子低,在主动推动安倍跟习主席会面。这是日本人最主要的目标,所以他派了很多人过来,包括福田,这次政府大改组。所以整体来看,美国一变化,我们一定要记住。奥巴马有计划,对朋友要亲密,对敌人要更加亲密。这一点你们要把它记住,能不能在最后奥巴马能够实现TPP、TTIP这是关键,这是我讲的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内部,我今天不讲俄罗斯,不讲中日,也不讲中韩,但是有一条我必须要讲讲我们国内的情况。我不太同意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来的,中国头30年是解决挨打,现在或者说未来三十年,我们可以这么说吧,过去的三十挨打,后来的三十年挨饿,未来的三十年是挨骂。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应该说中国走一条自己具有特色的道路,这个道路我们一定要好好分析。中国的关键是能不能做到把中产阶级做大做强。整个社会推动力是中产阶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陷入中产阶级陷阱,我不这么看。但是有一点,对于中产阶级做成什么样子,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认为中产阶级应该做成橄榄型,中间粗两头尖。两头尖不好。还有中产阶级往上跑,两极分化还要严重。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重点把中产阶级做成一个苹果型,所谓苹果型中间很大,下面是不断的收入提高,上面的高层推动第二次分配往下跌。因此对于中产阶级这块,我们在座的一定要看到是未来的机会。整个的城镇化下面主要是乡村,这是一个中国改革发生的动力。所以在这点上不容忽视。 既然看到国际跟国内,我们布局就要有一个很高的布局。首先TPP、TTIP,美国奥巴马说两年搞TTIP把大西洋搞起来,逼着日本开发新产品,开发汽车,我一定要把TPP,美国国会给我的贸易通道,如果搞不好它就不授权给我,就搞不成,这是它的既得利益。它把越南、文莱、新加坡甚至是日本,各种发展不同的阶段拉拢到一起,当然它提供了很多优惠,中国是不享受这个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不仅经济层面,政治层面也不一样,有共产党领导的,有议会,还有文莱像国会,但是做这个目的是一样的,这是美国智库的一招。它在2011年美国的会上,它经常出招。我2002年在WTO上看到,他上台以后,绕一大圈,众目睽睽下我站起来,说了一个你好吗,他这个动作告诉全场今天谈新加坡议题不要我说。新加坡的外交副大臣,英文磕磕巴巴的在念,他在上面表现出非常不耐烦,说新加坡你负起责任,全场很静。我们都没看过这种架势。我们在茶歇的时候聊美国怎么霸权到这种地步,日本人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搞什么,大布局,海上石油输出。我们通过海上石油之路,把东盟、欧盟、阿盟和非盟连起来,一共有多少呢,53个国家,这是海上石油之路,包括斯里兰卡,另外还有一条出路,连云港、日照出发的,这条路出去一直到兰州、乌鲁木齐,从德鲁巴,它是个省,到吉尔吉斯斯坦,到什么地方会合呢?就是习主席这次出访的欧洲的第一站荷兰阿姆斯特丹。 再比如说铁路,地铁二号线环形的,我们不仅要做到一条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成碗状。所以在哈市我们要建通往吉尔吉斯的铁路,为什么这次习主席要谈,要谈中巴经济圈,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布局很重要的环节,东南亚。这边从海上丝绸之路,这边是陆上。东北亚七个国家和地区非常矛盾,有韩国、朝鲜,有日本有俄罗斯,有中国还有蒙古。这个矛盾在这,所以东北亚的整个布局,后来六方会谈,怎么做好这个是关键。我们现在也有办法,习主席访韩国,第二访问什么,蒙古。很快会见普京。普京已经见了四次。所有这些是中国的大布局。所以我估计我们这块的布局将会对下一步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以前在外交上面说大国是关系,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周边是舞台,倒过来,把大国关系放在第二,周边关系是首要的放在第一。我们老家有一句话,千金买地,万金买邻。要把邻居做好,我们提出的金砖银行,干什么?我们很多外汇,韩国问我说你们排斥我,我说没有,我们是一个包容的,是吸收的,通过这些来进一步达到开放、透明、扩充发展。所以我说你亚韩净搞那些扶贫的,我搞这个,回报很长,赚钱不多的。所以整体布局,今天我就讲中美、中俄、中日、中韩,中国和新兴国家,包括中阿、中非我今天不提。但是有一条我必须跟大家说,在当前我们的对外宣传上,一定要持一种包容的开放的共赢的,而不是说。这次习主席出去在印度、斯里兰卡在马尔代夫都说中国的发展是让大家都能享受。 所以最后我有一个想法,我也多次建议,对于我们内部来说,我们要把上海自贸区做好,我们也提了很多。但是不要把自己军事上的用语用在对外,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云南的,云南说要打造中国对东南亚桥头堡,桥头堡不好。还有人说我要开辟东南亚,有的是做打通东南亚的排头兵,也不好。有的还提出来争取把希腊作为打进欧洲的跳板,不错,我们对我们内部产生一些激励和向上的奋发精神,但是在宣传的透明度和交流的程度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误解。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凤凰网, 2014年9月24日)



本文地址:http://www.bdmjyby.com//html/news/2014-10-8/1061.html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博雅产学研基地 粤ICP备13060632号-1